新聞資訊
NEWS
您的位置:
首頁
/
/
/
上海兩年增加公共停車位10296個

上海兩年增加公共停車位10296個

上海兩年增加公共停車位10296個

   

       在靜安區大寧街道區域,上海首個沉井式停車庫正在加緊建設。它深入地下19層,提供泊位數為傳統場庫的近10倍,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。

  停車難綜合治理是上海16個民心工程之一。自2020年四季度啟動以來,相關方面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及技術手段,聚焦社區和醫院等矛盾集中場所挖潛擴容。截至目前,全市累計創建128個停車治理示范項目,開工新建1.8萬個公共停車泊位,已建成超過1萬個,雙雙超額完成第一輪目標任務。

想方設法挖潛擴容

  浦東新區北蔡鎮蓮文苑小區的居民,曾因小區內亂停車、毀綠占綠等一系列問題,矛盾重重、爭吵不斷。這是動遷房和商品房混合小區,建成于2004年,改造前共有車位140個,停車缺口在60個以上。

  停車位擴容被提上日程。由于小區的面積有限,新增停車位要占用原有的一些地面綠化,各方商議采用在停車位上建棚架綠化的方式,平衡綠化占用面積。完工后,小區內增加了近50個機動車停車位,大大緩解了業主停車難問題。

  老舊小區及醫院等,是停車難矛盾的集中區域。在現有基礎上增加停車位,如同“牙膏皮里擠牙膏”。一些原本未被關注的點位,在相關方面跨前思考以及積極協調下,實現了新建設施的落地。

  普陀區長風11號綠地地下車庫建成投運前,周邊三家醫院共495個車位,市民就醫門診停車需求平均每日高達3200車次。早晚高峰期間,瀘定路、同普路長期處于停車排隊,水泄不通的狀況。

  區交通委、交通管理中心現場勘查時發現,“三院”附近以“T”字形布局的長風11號公共綠地或可加以利用,打造地下停車場。不過,按以往標準,綠地地下開發面積必須控制在30%以內。相較于“三院”的缺口,這一標準遠遠不能滿足需求。

  于是,交通管理部門與綠化部門經過長時間的可行性論證,原先的標準被放寬至80%。50%的差額,通過增加周邊醫院的地面綠化來補足。該地下車庫建成后,共提供389個公共停車泊位,高峰時段車庫利用率達70%以上。

  推動停車資源共享,擴大錯峰停車參與面,也是擴容的一大思路。比如,第十人民醫院與臨近的大寧商業廣場停車位進行錯峰共享,將借用車位以與醫院停車收費標準齊平的優惠價格,納入醫院停車預約“朋友圈”,增加停車資源供給量。

  市、區兩級交通管理部門還積極協調市、區兩級政府機關、事業單位打開大門,目前已推動78家機關事業單位,提供2860余個停車泊位為周邊小區共享利用。

新標準打開建設空間

  把視野放寬,公園綠地、民防設施、學校操場、交通樞紐、無法獨立開發土地、高壓線地下空間、既有未利用空間等地上地下空間,都有潛力實現增量停車位的落地。關鍵在于,能否通過政策的創新,突破建設瓶頸。

  針對停車難治理的新形勢,上海十部門聯合印發《關于進一步明確停車難綜合治理配套政策的通知》,為突破結合公園綠地、民防設施、學校操場等建設公共停車設施的相關規定,提供了政策支撐。

  奉賢區南橋書院停車場就是試點項目之一。南橋書院(奉教院附中)周邊分布有立新新村、化工小區等老舊小區,外加南橋電影院、奉賢教師進修學院,停車需求旺盛。

  南橋鎮因地制宜改建南橋書院,利用南橋書院操場改建工程設置地下停車場庫,共計提供78個半地下停車位、282個地下停車位,均可對外開放使用,并設置地下家長接送系統,緩解學校周邊交通壓力。

  公用民防設施這一“隱蔽”的空間,也對公眾敞開了大門。市民防辦主動跨前制定相關指導意見,從調整民防工程規劃布局、鼓勵新建項目增加停車功能、改造現有民防工程增設停車位、加大相關資金支持力度等方面,助力解決停車難問題。民心工程實施期間,共計新增1900余個停車泊位對外使用。

  在政策突破的基礎上,新的標準被提出,亮出了明確的建設手勢。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《建筑工程交通設計及停車庫(場)設置標準》,考慮了上海未來5到10年的發展趨勢,針對不同區域、不同開發強度、不同建筑功能提出差別化配建指標。

  比如,在醫院車位設置方面,適度提高了醫院配建停車位指標,綜合性醫院不同區域的配建停車位指標分別由0.6、0.8、1.0車位/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積,提高至1.0、1.2、1.5車位/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積,有助于從建設初期就解決停車難。

數字技術提升效率

  打開“上海停車”App或官方小程序,在“醫院停車預約”菜單,選擇需要停車就醫的醫院,就可以實現車位預約。就診時出示“預約二維碼”掃碼確認即可入場,駛入指定預約區域停車。

  預約停車的推出,是上海交通數字化轉型的有機組成部分。近年來,在挖掘資源增加停車泊位外,上海公共停車信息平臺正日漸完善。

  上海停車APP的車位信息查詢和停車繳費功能,已覆蓋所有收費道路停車場和公共停車場(庫)。“錯峰共享”一鍵簽約功能已上線264個項目,“停車預約”功能已在92家醫院上線運行,基本實現市級醫院全覆蓋。同時,已建成54條智慧道路停車場,推進建設42個智慧公共停車場(庫)

“智慧系統推出以來,經歷著調整與升級,管理者的理念也從原先的側重方便管理轉向用戶體驗。”上海市道運局設施運行處副處長梁華軍坦言。

  以離場計費為例,原本的規則是先付費后離場。可一旦設備出現狀況或操作不及時,將引發現場矛盾和擁堵。后續系統上線了信用支付,先離場后付費,避免了這一問題。“后續也可根據各醫院特征,制定差異化預約規則,盡可能提高車位周轉率。”

  在土地空間極其有限的情況下,上海還在積極試點應用停車設施建設新技術。

  去年10月,上海首個利用垂直盾構技術建設的新型智能機械車庫,在靜安區明園森林公園地塊落地開工建設。該車庫為19層的智能機械停車庫,共計提供304個停車泊位,地面占地面積僅為286平方米,極大提高了土地空間的復合利用率。

“該停車庫運用托盤式停車搬運、AGV自動存取車技術,建成投用后可通過‘上海停車’APP實現自助預約存取車服務功能,平均單車存取時間約90秒,滿足高峰時段的存取車需求。”梁華軍表示,在該項目試點的基礎上,上海正積累相關規劃建設以及運營經驗,未來將在城市綠地以及邊角用地等區域批量運用。

广东洞钠健康管理有限公司

聯系我們 / CONTACT US

衡水奇佳停車設備有限公司

地址:衡水市高新區衡井公路南側、新橋新路以西

衡水奇佳停車設備有限公司

關注我們 / FOCUS

衡水奇佳停車設備有限公司

快速留言 / MESSAGE

留言應用名稱:
客戶留言
描述:
驗證碼

衡水奇佳停車設備有限公司